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浙白术

道地药材-浙白术

2023-11-02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10703
浙白术主产于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杭州市等周边地区。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浙白术
      【英文名称】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拉丁名称】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性味与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炮制方法】
       白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麸炒白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蜜炙麸皮。
      【用法与用量】6~12g。
       2.基源[1,2]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3.道地产区[2]
       主产于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杭州市等周边地区。
       4.性状[1]
       4.1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如图1)
image.png图1:杭白术药材(图片来源:网络)
       4.2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如图2)麸炒白术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image.png图2:杭白术饮片(图片来源:网络)
       5.产地及品种本草沿革
       在南北朝时期之前,并没有白术的详细记载,典籍中只称作“术”,在《神农本草经》[3]中被列为上品,后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4]中记载到“术乃有两种”初步区分了苍术和白术两种药材,但在使用中并未对两种药材进行明确区分。直至宋代,白术和苍术正式被区分,白术的产地已与今日药材产区接近,其中杭州地区所产的白术开始因品质佳而闻名,直到清代很多本草典籍中明确记载浙江地区所产的白术品质好,产量稳定,可见浙白术作为“浙八味”之一历史悠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详见表1)
1704678652692096237.png

       6.生产情况
       白术是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市场及出口需求量较大。白术药材原产于浙江等地,浙白术是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后引种栽培于江西、湖南,但随着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白术栽培量从原有的全国总产量的80%-90%,缩减到了20%-30%,与此同时湖南、安徽等地白术栽培面积不断增大,现与安徽亳州相邻的河南已逐渐成为国内白术的最大产区[11]。随着白术药材产地的变化,研究者们对于不同产地出产的白术药材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发现浙江、湖南、安徽这三个产区的白术药材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主成分相近,但有成分含量高低之分[12];而同一产区所产的白术药材也存在因品种变异而导致的药材品质不稳定[13]。不同产地、不适宜的加工方法更会对白术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造成影响[14],进而影响药材品质。例如白术炮制品众多,有清炒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等,其中炮制方法的选择、火力的控制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15-17]。近年来随着推进白术一体化加工,立足于传统品质评价经验,对白术种子直播、育苗后移栽、打顶与不打顶、生长年限差异等不同生产方式进行把控,也大大提升了药材品质稳定性[18,19]。浙白术作为浙江省重要道地药材,在选育优良品种方面变现突出,育成浙白术代表性新品种 “浙术 1 号”[浙(非)审药 2014003],品质稳定,丰产性高、抗性强好,可作为浙白术当家品种在产区推广种植[20]
       7. 临床应用
       7.1 白术药材临床适应症(本节内容来自《中药材》教材(新世纪第四版))
       白术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脾气虚弱,食少倦怠,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带下;本品甘温补虚,苦温燥湿,主归脾、胃经,既能补气以健脾,又能燥湿、利尿。临床可广泛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的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对于脾虚湿滞证有标本兼顾之效,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②气虚自汗;本品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弱。《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③脾虚胎动不安 本品能益气健脾,脾健气旺,胎儿得养而自安,故有安胎之功。适用于妇女妊娠,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之证。
       7.2 白术药材研究进展
       白术用药历史悠久,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广泛应用于中医经典名方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经典名方目录中,含有白术的方剂共 13 首,其中 6 首方剂出自汉代张仲景,宋代 1 首,金代 2 首,明代 1 首,清代 3 首[21]。现代研究发现白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倍半萜及内酯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炔烃及其苷类、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抗炎、抗肿瘤、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泌尿系统、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免疫、兴奋子宫平滑肌、降血脂血糖等药理作用[22,23],临床上主要用于胃肠道、肝脏疾病等的治疗[24],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抗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含量或活性、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或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或相关蛋白表达等有关,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25]。近年来随着白术药材产地的变迁,道地药材浙白术和其他产区所产白术的药材品质评价吸引了大批研究者,如采取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和苍术酮的含量,发现浙白术中有效成分苍术酮和挥发油含量都更高[26],此种方法为白术药材提供了一种准确、低成本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方法。挥发油可作为浙产白术的道地质量评价指标。  临床上,中药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靶点众多,不易切入,研究难度大,而药对作为复方的组成核心是一种常用并且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也是用于方剂的最小组方单位,同时也是联系方剂与单味药的基础[27],白术药材常用的药对有白术-白芍药对,白术-茯苓药对,以及黄芩-白术药对等,采用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等对这些药对进行研究,能进一步发掘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精准筛选治疗靶点[28-31],从而拓展白术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8.含有白术药材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参苓白术丸】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
       适应症: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补中益气丸】
       主要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附子理中丸】
       主要功效:温中健脾。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香砂六君丸】
       主要功效:益气健脾,和胃。
       适应症: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十全大补丸】
       主要功效:温补气血。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八珍膏】
       主要功效:补气益血。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虚,面色痿黄,四肢乏力。
      【参桂鹿茸丸】
       主要功效:补气益肾,养血调经。
       适应症:用于气虚血亏,肝肾不足引起: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肾寒精冷,宫寒带下,月经不调。
      【香砂养胃丸】
       主要功效:温中和胃。
       适应症: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 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健脾丸】
       主要功效:健脾,开胃,消食。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驴胶补血颗粒】
       主要功效:补血,益气,调经。
       适应症:用于久病气血两虚所致的体虚乏力、面黄肌瘦、头晕目眩、月经过少。
      【人参健脾片】
       主要功效:补气健脾,开胃消食。
       适应症: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脘腹胀满,四肢乏力,面色萎黄。
      【养胃舒胶囊】
       主要功效:滋阴养胃。
       适应症: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隐作痛。
      【妇科再造丸】
       主要功效:养血调经,补益肝肾,暖宫止痛。
       适应症: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带经日久,痛经,带下。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7-108.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9-70.
       [3]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21.
       [4]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7.
       [5]苏颂.本草图经[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7.
       [6]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7]陈嘉谟,著.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2.
       [8]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734.
       [9]吴仪洛.本草从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0.
       [10]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1.
       [11]赵璐,吴卫刚,郭亮,杨帅,智慧,杨相,周盛茂,刘照东,张明旭.中国白术产区变迁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1-20.
       [12]杜娟,钟露苗,李劲平,龚年春,彭艳梅.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质量评价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20,05:151-154.
       [13]宫福雨,孙健,吴梅,王盼,董宇,江建铭,王志安.不同产区白术品质变异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3,06:1481-1487.
       [14]周雅雪,魏升华,李玮,严福林,郑滔.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白术总多糖含量的影响[J].贵州科学,2020,04:27-31.
       [15]高宾,孙利生,肖玲.白术的炮制加工[J].首都医药,2012,05:54.
       [16]闫丽丽.白术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04:39-40.
       [17]燕娜娜,李丹,魏敏,陈鸿平,陈林,胡媛.不同火力炒制对白术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20,02:323-327.
       [18]侯晓杰,李玮,张建锋,郑英.白术一体化加工的可行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05:1114-1115.
       [19]钱锦秀,王艺涵,王亚鹏,俞国良,潘秋祥,石佳伟,陈美萍,刘洋清,鲁轮,刘燕萌,南铁贵,康利平,詹志来.基于传统性状的不同生产方式白术品质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4.
       [20]沈晓霞,沈宇峰,王志安,孙健,周晓龙,陈爱良.白术新品种“浙术1号”的选育及品种特性[J].中国现代中药,2017,03:315-319.
       [21]王泽,阙灵,王雪,张卫.经典名方中白术的本草考证[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0,07:100-106+123-124.
       [22]张朝杰,杨建宇,李杨,范竹雯,郑绍明,柳越冬,祝庆明,严雪梅,陆锦锐,张德鸿,祝之友.道地药材浙白术的研究近况[J].光明中医,2020,19:3127-3130.
       [23]张楠,陶源,李春燕,罗彪彪,郭超.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06:579-586.
       [24]颜莉玫,覃婕,黄万金.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3,16:104-106+113.
       [25]杨丹阳,于欢,吴晓莹,朱盈徽,肖小林,徐万爱,陈雨迅,龚千锋.白术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05:171-182.
       [26]张国亮,余欢欢,陈栋杰,王汉波,王瑛,徐靖,李明焱,李振皓.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质量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02:57-62.
       [27]陈楠,贝辰祺,施国娟,王琴,陈林伟.白术-白芍药对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23,04:52-56.
       [28]吴亚宁,周辉辉,田雅晴,袁佳楠,程堃铭,郑咏秋.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肠安Ⅱ号方中白芍-白术药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3,02:120-126.
       [29]徐婧,刘喜明,马文欣,付守强,杨九天,朱晓云.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术-茯苓”配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中医学报,2022,01:165-172.
       [30]刘莹,王真权,贺荔枝.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白术-茯苓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J].中医临床研究,2023,14:1-9.
       [31]冯婉莹,关永格,罗晓敏,钟钰,曾元青.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白术治疗先兆流产的机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03:29-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