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江香薷

道地药材-江香薷

2024-03-14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22086
江香薷主产于以新余市、分宜县为核心的周边地区。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江香薷
      【英文名称】Moslae Herba
      【拉丁名称】Mosla chinensis‘Jiangxiangru’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炮制方法】除去残根和杂质,切段。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3~10g。
       2.基源[1,2]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Mosla 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
       3.道地产区[2]
       主产于以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为核心的周边地区。
       4.性状[1]
       4.1药材性状
       青香薷: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江香薷: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如图1)
1710381781059009858.png图1:香薷饮片(图片来源:网络)
       5.产地及品种本草沿革
       香薷药材始载于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3],列为中品,并明确记载了采收时间与现代药典规定的采收时间基本一致。至宋代,除了香薷之外,还出现了有关石香薷的记载,并初步对两个药用品种的植物形态、生境和药效进行了对比,并记载了多处产地。在明代,根据李时珍记载可知当时的药用香薷与现今江香薷的植物形态一致,而明代以后药用香薷逐渐由香薷属植物变迁为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并普遍认为石香薷功效强于香薷,也有了香薷产于江西作为道地药材的说法。到了清代,药用香薷的品种为江香薷,即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的栽培变种江西香薷,目前我国香薷主流商品仍为江香薷,即石香薷在江西的一个栽培变种。(详见表1)
1710381919982086497.png
       6.生产情况
       江香薷是江西省著名道地药材,有数百年的栽种历史,因质优效佳而闻名,历经世代医家临床验证推敲,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12]。江西省新余市和分宜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砂质壤土,透水性好,适宜香薷生长[13]。香薷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采收时间对江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有显著影响,为保证药材品质应严格遵循合理采收时间并科学贮藏,以减少药理成分流失[14]。随着香薷在国内种植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者总结并制定出香薷药材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操作方便,流程简单,还能弥补传统切制工艺程序繁琐,以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等不足,适用于国内各种植区[15,16]。经过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处理后的香薷药材,在解热抗炎,对抗肺阳虚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此技术可保障香薷挥发油的含量,并提升水煎液作用,由此观之,香薷采用产地炮制加工一体化技术切实可行[17,18]。更有研究者制定出江香薷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期规范香薷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保障药材品质,为临床安全用药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19]
       7. 临床应用
       7.1 香薷临床适应症(本节内容来自《中药材》教材(新世纪第四版))
       香薷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腹痛吐泻,苔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②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7.2 香薷药材研究进展
       香薷是常用的解表中药,用药历史悠久,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江香薷作为江西省的道地药材,更是为历代医家所推崇。2020版《中国药典》中指定香薷的药用品种分别为石香薷和江香薷,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香薷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类等成分,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等,香薷被前人称为“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发汗解热、抑菌、抗氧化、利尿、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镇痛镇静等功效。现代临床也多使用香薷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杀虫等,该药也可制成杀虫剂、洗手液、空气净化器、洗涤剂、牙膏和食品保鲜剂等,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20,21]。香薷中的最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其香气纯正,具有广谱的抗菌及抗病毒等作用,对于研制新型预防及抗病毒药有良好前景。除了挥发油、黄酮类和香豆素类之外的化学成分关注较少,这也为进一步研究香薷药材提供了思路[22,23]。研究者们结合现代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香薷治疗流感的作用机制,发现香薷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机制治疗流感,并对其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24],为进一步药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8. 含有香薷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祛暑片】
       主要功效:祛暑散寒,止吐止泻。
       适应症:用于中暑感寒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倦,胸腹胀满,呕吐泄泻。
      【肠炎宁胶囊】
       主要功效:清热利湿,行气。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六合定中丸】
       主要功效: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适应症: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四正丸】
       主要功效:祛暑解表,化湿止泻。
       适应症:用于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三余神曲】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调胃理气。
       适应症:用于感受风寒,伤食吐泻,胸腹饱闷,舟车晕吐。
      【复方香薷水】
       主要功效:解表化湿,醒脾和胃。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暑湿,寒热头痛,脘腹痞满胀痛,恶心欲吐,肠鸣腹泻。
      【暑热感冒颗粒】
       主要功效: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适应症:用于感冒病暑热证候,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
      【香菊感冒颗粒】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芳香化湿,清暑解热。
       适应症:用于感冒,暑湿外受,症见发热头痛,胸闷无汗。
      【外感平安颗粒】
       主要功效:清热解表,化湿消滞。
       适应症:用于四时感冒,恶寒发热,周身骨痛,头重乏力,感冒挟湿,胸闷食滞。
      【藿香祛暑软胶囊】
       主要功效:祛暑化湿,解表和中。
       适应症: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藿香万应散】
       主要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化湿,和胃止痛。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胃脘胀痛等症。
      【灵源万应茶】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祛痰利湿。
       适应症: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痢疾、腹痛吐泻。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71.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29-331.
       [3]陶弘景.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陶弘景.尚志钧辑校.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38.
       [5]苏颂.图经本草(辑复本)[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1988.
       [6]寇宗奭编著.本草衍义[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87.
       [8]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香薷)
       [10]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M].(卷二十五 六三O)
       [11]金世元主编.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2]卢英,刘勇,刘新宇,冯志坤.江西道地特色药材资源发展现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6:120-124.
       [13]胡珊梅,范崔生,袁春林.江香薷的本草考证和药材资源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02:31-34.
       [14]舒任庚,胡浩武,张普照,王跃生.不同采收期江香薷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0,03:443-446.
       [15]孙冬月,王晓婷,王馨雅,高慧.香薷传统切制与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12:72-76.
       [16]孙冬月. 香薷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
       [17]孙冬月,高慧,王晓婷,闫丽,庞博.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香薷的解热抗炎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8,20:4737-4742.
       [18]孙冬月,王馨雅,王晓婷,闫丽,刘晓峰,庞博,高慧.香薷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与传统切制对肺阳虚大鼠作用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8,12:2537-2542.
       [19]胡生福,刘贤旺,阎红梅.江香薷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试行)[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12:35-37.
       [20]张亚红,刘红宁,朱卫丰.江香薷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2,02:146-147.
       [21]姚奕,许浚,黄广欣,张铁军,刘昌孝.香薷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10:2661-2670.
       [22]刘华,张东明,罗永明.江西道地药材江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03:56-59.
       [23]苗琦,方文娟,张晓毅,罗光明.江香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2:117-120.
       [24]金雅晴,祖勉,洪永凯,李丽娟.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香薷治疗流感作用机制研究[J].军事医学,2022,09:691-698.

网友评论